失敗,原來是成功的伏筆!

【賦能青年】失敗,原來是成功的伏筆!太陽能創業家的轉折之路
訪問對象:蘇家瑞 | 富陽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
在當今的綠能市場,創業的道路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,尤其是在台灣,太陽能等綠能產業面臨著不少制度、政策與市場的困境。然而,正是這些挑戰塑造了像蘇家瑞學長這樣的創業家,他帶領富陽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,在這片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。今天,我們邀請到蘇家瑞學長,來談談他如何從過去的歷練中汲取力量,並從失敗中找到成功的伏筆。
初步接觸:一個年輕人如何走上創業路
蘇家瑞的成長背景充滿挑戰。他的父親是從中國大陸來台的老兵,16歲便隻身來台,靠開計程車為生。蘇家瑞描述,父親雖然語言不多,卻常對他說:“做什麼要像什麼。”這句話影響了他的一生。無論從事何種工作,都要全心投入,並且做到最好。這樣的價值觀深深植根於蘇家瑞心中,成為他日後創業精神的核心。
在學業方面,蘇家瑞選擇了台北工專化工科系,並且很快進入社會。這段時間,他深刻體會到,無論是學校的專業知識還是日後工作中面對工人的溝通,管理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。剛畢業時,蘇家瑞便走上了工程現場,並且發現,能夠領導和帶領人員完成任務,比單純的技術知識更能帶來長遠的成就。
創業的契機:綠能的未來
蘇家瑞回顧自己創業的過程時表示,當初選擇進入綠能行業,並非單純看到市場的商機,而是因為對台灣未來能源發展的憂慮。他深知,台灣的能源結構過於依賴火力發電,且全球綠能轉型的趨勢不可阻擋。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,帶動台灣能源結構的轉型,並促進太陽能等綠能技術的應用與普及。
然而,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。蘇家瑞在創辦富陽能開發後,並未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迅速獲得成功。過去的經驗告訴他,太陽能的發展並非僅僅是安裝面板那麼簡單。市場中很多企業只是為了短期利益,而忽視了長期可持續的發展。他指出,真正的關鍵在於解決能源的儲存與使用問題,而不僅僅是增加發電量。
面對挑戰:如何突破現有困境
在談到目前太陽能行業的困境時,蘇家瑞談到了台灣電力市場中的瓶頸。他指出,儘管台電有購電政策,但綠能企業仍然面臨許多挑戰,尤其是缺乏足夠的碳權證書和未來市場需求的配合。他認為,隨著全球邊境碳稅的實施,台灣的綠電政策應該進一步調整,以便能夠讓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具備更強的競爭力。
蘇家瑞特別強調,台灣在發展綠能的過程中,需要關注能源的多元化使用,避免過度依賴火力發電。他指出,日本和韓國的核能發電佔比較高,這使得他們的碳排放量相對較低。而台灣,如果不能更有效地運用綠能與核能,將難以在全球綠能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未來展望:企業與社會責任的雙重使命
蘇家瑞的企業理念不僅僅局限於商業利益,他深知作為企業負責人的社會責任。他指出,綠能的發展不僅是對企業本身的責任,還應該擔負起對社會的責任。隨著電價的持續上漲,蘇家瑞認為,家庭用電將成為未來綠能發展的重要領域。他與團隊正在積極探索如何通過家庭太陽能儲能系統,讓家庭用電成本大幅下降,並為台灣的能源市場提供更多解決方案。
此外,蘇家瑞也提到,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,富陽能開發未來將更專注於工業區的綠電建設,並且幫助大型公共工程實現綠電發展。他認為,這樣的方向不僅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,還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。
結語:從失敗到成功的心路歷程
蘇家瑞的創業歷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,但也正是這些過程塑造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對未來的遠見。他從失敗中汲取教訓,並將其轉化為成功的動力。他的故事告訴我們,無論是在創業還是在生活中,失敗並非終點,它是通往成功的重要一環。
蘇家瑞的話:
「不要輕視失敗,每一次的失敗都帶來寶貴的經驗,
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穩、更遠。」